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,日本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。为转移国内矛盾,日本实行对外侵略国策。鉴于日本资源缺乏的状况,日本将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细菌战作为国家军事战略,研制细菌武器。1932年,日本在陆军军医学校创立了“细菌研究室”,开始进行细菌研究。1933年将细菌研究活动从日本国内转移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,先后在背荫河和平房建立研究基地。从1936年起,开始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华南等地陆续组建了细菌部队,形成了遍布中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的细菌战网络体系。这种由日本自上而下、有组织的反人类、违背国际法的国家罪行,始终贯穿在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过程之中。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侵华日军细菌战揭密 > 细菌战是日本国家犯罪

建立细菌研究基地

  五、越 狱

  王子扬是抗联战士,进哈尔滨侦查时被日本人圈街抓到这里。他探知了日军在这里进行人体实验的实情。

  他和难友决定寻找机会带领大家越狱。没过多久,中秋节就到了。晚上乌云密布,下着小雨,“中马城”内的日本人大都饮酒作乐去了。深夜,日本看守醉醺醺地来牢房送饭,因为过节,还特意给了一瓶白酒。王子扬站起来接过饭桶,主动和看守搭话,并示意对面的老李。老李接过酒瓶,突然向看守头上砸去,看守重重地倒在地上。王子扬趁机从看守腰上解开牢房钥匙,打开牢门,指挥难友越狱,向监狱东面逃去。可监狱外高墙耸立,电网拦路,难友们几乎无路可行。正在十分危急之际,“中马城”内突然停了电,王子扬抓住机会迅速把难友带到墙下,搭起人梯,扒开电网,逾墙而过。老李帮着众人翻墙,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,墙上的人拉他上去,可是终因体力消耗过大,他怎么也没爬不上去。这时,日本哨兵发现了情况,开始用机枪扫射,老李就这样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。另外5人跑到新发屯,在当地的农民付连举的帮助下砸开了脚镣。

  这次越狱共有12人成功逃离魔窟,在抗联交通员的接应下,都随王子扬共同投奔了抗联队伍。

  其实,1933年“中马城”建成之后,抗联队伍就得知那里关押着普通百姓、抗联战士和中共地下党的同志,于是派人前往侦察,并计划秘密袭击“中马城”。不料队伍在行军途中被日本守备队员发现,致使攻城计划未能实现。

  紧接着,“中马城”就发生了王子扬成功越狱事件。

  1934年“中马城”越狱事件见证人吴会民

  “中马城”越狱事件见证人背荫河村民吴会民的证言

  “那天夜晚,我和哥哥吴化民护地回家暖和一会儿。忽然有人敲门用山东口音说‘老乡,请帮帮忙,我们是从中马城跑出来的’。我和哥哥打开了门,看见5个戴脚镣子的人,我俩把他们带到村东头的黄泥坑里,用斧子砸坏他们的脚镣。当我俩砸第4副时,发现村西头手电筒乱晃,知道日本人进村了,我们赶紧剁开最后一副脚镣链,让他们往蛤蟆塘那边跑去了。”

  1934年“中马城”越狱事件见证人付连举

  见证人付连举证言材料

  萩原英夫关于“中马城”越狱事件的供词

  曾在“中马城”做过工的萩原英夫(石井四郎的亲属)供认:“爪声荣二,我的舅父,从1933年起在五常研究所做石井部队特别班(活人实验所)的看守。被收容者逃跑时,他的头部被打伤,留下伤疤,变成秃头。”

  中央档案馆等:《细菌战与毒气战》,中华书局,1989年

 

  六、背荫河细菌实验基地暴露

  1934年夏季的一天,“中马城”武器弹药库突然爆炸。原因不明,一说是日本人操作不慎引起爆炸;一说是抗联部队炸毁了日本的弹药库。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故,影响了石井四郎的“研究”和“保密”。他加强了警戒,一方面在“中马城”外围实行“并屯”政策,严密控制中国人;一方面加紧进行细菌实验活动。但他还是感到“中马城”的秘密已暴露无疑,于是做出了迁移“中马城”的决定。1934年他以“失火”为由,将“中马城”转移的报告递交给日军大本营,并很快得到批准。1935年,石井四郎下令炸毁房屋,拆除设备,将“中马城”设备部分运回日本,部分移至哈尔滨市里细菌研究所。

  远藤三郎日记中记载的关于视察背荫河实验场的内容

  “12月28日,星期六,晴。昨日深夜,石井军医打来电话,说是细菌实验准备工作受到重大挫折。为了进行实情调查,决定今天上午前九时半,从长春出发去哈尔滨。我和石井军医正同乘一辆车赶赴拉林(背荫河)视察设备情况,并听取关于发生事故的实际情况说明,做出必须排除障碍,继续迈进的决定之后,于午后三时返回(长春)部队。”

  〔日〕宫武刚:《将军的遗言——远藤三郎日记》,每日新闻社,1986年

 
1 2 3 4 5 6